30周年“铁丝开放日”纪实|体验最老信号楼、最早列车、最初的调度所炫的指挥中心

原标题:30周年“铁丝开放日”纪实|体验最老信号楼、最早列车、最初的调度所、最炫的指挥中心

今天,上海地铁运营30周年“铁丝开放日”活动正式开启,各种“回忆杀”一路拉满,“铁丝”们更是直呼:收获满满!

通过网络报名以及特邀形式,从500多位报名者中随机或遴选出约20名幸运者。他们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其中有公司白领、医生、工程师、媒体从业人员、IT人员等,还有在校大学生,甚至在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数虽然不多,但极具代表性、多样性,充满朝气和活力。

上海地铁30年运营发展,是一部城市日新月异见证史,也是一段默默长情的人生陪伴史。

今天的行程在早上9时,从地铁1号线锦江乐园站站厅开启,工作人员现场为大家发放“铁丝”吊牌、“30周年纪念”贴纸、地铁一日票等,同时提前告知全程安全注意事项,做足怀旧探新之旅的准备。

开放日第一站,“铁丝”进入上海地铁最老的1号线梅陇车辆基地,参观上海地铁最早的“信号楼”及停车库。

上海地铁第一代调度员周捷,特意带来了一张在1993年手绘的1号线线路土建基本信息图。图中,有当时1号线从上海火车站到莘庄站的每一站的信号、线路、变电区段、站置等具体情况。那时,第一代的调度员没有如今先进的电子设备,他们依靠这样的手绘图+电话通讯,来完成最早的列车运行调度指挥作业。

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白楼”就是上海地铁最早的“信号楼”。据初代调度员回忆,当年线楼是车场调度。透过信号楼的窗户,可直接瞭望到远处繁忙的1号线多载,在不同的时期,使用不同的信号设备,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里是上海地铁运营调度的“原点”。

在停车库,“铁丝”看到了上海地铁最老的1号线列车,有的是即将退役的1号线“古董”列车,默默的停靠在检修线上。它们就像一个个功臣,用数百万的公里数,向大家诉说着曾经的光辉岁月。而这三十年来,它们日夜“奔波”的1号线以及周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午时分,“铁丝”来到1、2号线新闸控制中心,这里,是上海地铁调度指挥的“起点”。调度经理为大家深入讲解第一代调度所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在这栋其貌不扬的小楼,现在依旧是指挥地铁2号线的“最强大脑”,调度员们紧张的忙碌着。作为魔都客运量最大的地铁线号线的调度工作可谓责任千斤。而不久的将来,它也将并入到调度指挥集控中心。

这次活动,现场还安排了一场“实战互动”,几位“铁丝”上场抄写巡道令和调度命令,大家沉浸式体验调度工作的严谨细节。

下午,“铁丝”参观了最炫的上海地铁3C集控中心。在9楼,首先打卡地铁演播室,主播为大家揭秘地铁电视直播背后的工作,工作日早上7:50分左右,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连线上海地铁演播室,介绍早高峰的客流情况。

今天的当班调度长带领大家居高临下,鸟瞰超大空间的上海地铁调度集控中心,并为大家讲解智慧调度以及它的运作。亲临上海地铁控制“大脑”,“铁丝”们激动与新奇心情溢于言表。

最后,在座谈会上,“铁丝”纷纷表达了对上海地铁30周岁生日的祝福,并提出许多意见建议,探讨票务系统如何开通更多进出站方式、地铁如何平衡节能和增能的关系、线路灵活解挂编的实际应用场景、城市各类型交通方式如何匹配发挥效能、列车退役后的去处等等。现场上海地铁第一代司机、调度,以及客运服务代表仔细聆听,认真交流互动和解答。

从1993年到2023年,岁月像铁轨一样长,从0公里到831公里,从一条线座车站遍布全城,甚至直达邻省,网络运营规模和客流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全自动驾驶线路总长更是世界第一。

30年来,上海地铁守护您的安全顺畅出行,陪伴上海市民共同成长。在此,感谢乘客和“铁丝”们的理解与支持。未来,上海地铁将继续做好网络运营服务工作,为大家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出行方式。让我们携手,畅行申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