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技源头优势 支撑地方企业发展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不断强化与地方、企业等创新单元的合作,走出了一条以政府为引导、官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高技术成果转化和规模产业化的新路,形成了东北、山东、长三角网络型所地和所企合作新格局。2007和2008两年,该所所地合作的销售收入近百亿元,利税6.7亿多元,经济效益涉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70多家企业,在中科院研究所中位居前列,多次获中科院所地合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长春应化所注重及时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需求,通过重大项目牵引、构建创新联盟,进一步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产业化。

目前,该所已与吉林、辽宁、浙江、江苏、内蒙古、山东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先后共建多个研发中心、工程中心、联合实验室和产业化基地。特别是知识创新三期以来,该所从富集资源、增强合力、加速转化的思想出发,积极与地方、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构建创新联盟体系,在官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创共赢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2007年8月,以该所自主研发的稀土镁合金项目为载体,由长春市政府引导,吉林大学、一汽集团、长春中科希美镁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加盟,成立了长春市高性能稀土镁合金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围绕长春市稀土镁合金重大科技专项,就高强高韧稀土镁合金研究与应用、稀土镁合金制备技术研究、新型耐腐蚀镁合金及其防护技术等10个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等共同开展多角度、大范围的合作与研发。目前,以中科希美镁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的创新基地,已具备了年产千吨稀土镁应用合金和年产百吨稀土镁中间合金的技术生产能力,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460马力重卡汽车与航空航天等领域。

2007年11月,以长春市政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以企业为主体,大成玉米集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等8家单位组成的又一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春玉米生化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在长春成立。该联盟围绕“长春市玉米生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重大专项”,合作开展苏氨酸、谷氨酸化工醇、超临界萃取玉米胚芽油等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研发与产业化。目标是利用生物技术、化工技术进行玉米深加工,进一步提升我国玉米的附加值。目前,相关研发技术已获应用。

2008年9月,吉林粮食集团、吉林农业大学和长春应化所三方合作组建了吉林粮食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该中心是以该所、吉林农大在粮食深加工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依托,实现粮食技术的研发与孵化,形成成果工业转化与市场运作的全链条营运体系,建成在国内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粮食工程技术产业孵化基地。

长春应化所聚焦国内实力雄厚的重点行业,以自身的科技与成果优势,从源头开拓做起,大力加强与他们的平台构建、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所围绕我国汽车、高速公路对高品质轮胎的重要需求,通过与中石油合作,开拓出具有知识产权的万吨级稀土顺丁橡胶生产成套技术,使我国成为继德国、意大利之后第3个掌握稀土顺丁橡胶核心技术的国家。

针对我国每年有百万吨包装薄膜依靠进口的实际,该所与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大学等联合攻关,开拓出具有知识产权、用于高速双轴拉伸薄膜的等规聚丙烯专用树脂(BOPP)核心技术。该成果200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该树脂已在中石化专用线亿元以上。

聚焦我国节能、环保和发展绿色生态材料的重大需求,该所与蒙西集团、中海油合作,突破了将二氧化碳固定为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系列关键技术,在蒙西建成了世界第一条年产3000吨二氧化碳共聚物的生产线;成功开发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具有可完全生物降解性能的高阻隔薄膜材料;2007年又与中海油合作,在海南东方市启动了二氧化碳共聚物万吨级生产线的建设,目前已完成了万吨级生产线工艺包的设计,并于去年年底建成了年产3000吨二氧化碳共聚物的现代化生产线,为我国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加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知识创新三期以来,该所在巩固已有所企合作基础的同时,又把合作的着力点转移到长三角地区技术、市场、资本和文化都较为发达的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通过实施与科技局高层面的沟通对接、举行研讨会、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调研、共建研发基地和科技平台、联合开展项目合作等,使所企合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近年来,该所先后与浙江海正、常州天晟、衢州建华、温州俊尔、杭州杭化、常熟化纤、上海电气、南京云海、汽巴精化、温州瑞安、扬州亚宝、湖州中科英华等多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合作,开展了聚乳酸树脂、结构泡沫芯材、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VC改性和电镀、钨铝合金、纸张增韧材料、污水处理、聚乳酸纤维、密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纳米先进材料、聚酰亚胺、辐照高分子材料等项目的研发,形成了以聚乳酸树脂产业化、聚碳酸酯产业化、聚乳酸纤维产业化和高强钨铝合金、稀土发光储光材料等一批万、千、百吨量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群,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

从“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的战略出发,2007年该所与杭州市化工研究院、杭州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作,成功打造了该所在长三角的高技术产业化基地长春应化所杭州分所。该分所致力于可再生资源、精细化工和先进材料产业孵化平台建设,向造纸工业、五金工业和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工业拓展,以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化学化工新材料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依托基地为目标。该所首批投放的特种高性能钨铝合金、稀土纸张增强材料和造纸污水处理集成技术等3个项目,由于资金和政策到位,仅一年多就有2个项目完成了年产百吨级产品的中试和百吨级助剂产业化。

聚焦国家延伸玉米资源产业链、发展绿色生态材料的重大需求,该所与浙江海正集团强强联合,并与台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成立了浙江海正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协力开拓,于2007年成功建成我国规模最大、年产5000吨绿色可降解环保型聚乳酸树脂工业示范线,并实现了批量生产,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聚乳酸树脂产业化规模年产达5000吨以上的国家;应用完全国产化的“玉米塑料”现已开发出树脂、片材、注塑、吸塑、双向拉伸膜等系列产品,相关产品的质量已跻身世界前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