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解读 仁和药业药品质量收巨额罚单 项目选择“问题”单位合作存隐忧

财报解读 仁和药业药品质量收巨额罚单 项目选择“问题”单位合作存隐忧

2020年4月25日,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药业”)首次发布《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发布后两天,即仁和药业4月27日收盘价5.76元/股,截至今日8月14日收盘价6.98元/股,从增发预案发布日至今,仁和药业的股价呈上升趋势。

此番非公开发行背后,仁和药业或“荆棘丛生”。2019年其业绩增速放缓的同时,其2020年一季度还陷入“失血”状态。且其研发投入占比常年仅维持在1%左右,其创新实力如何?此外,其子公司频频“踩雷”药品质量问题,单笔“罚单”高达百万元,其产品质量或存“隐患”。而其募投项目环评机构现“黑历史”,或难勤勉尽责。

2020年6月28日,仁和药业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得证监会受理,并于2020年8月3日更新了此次非公开发行预案的修订稿(以下简称“预案”)。

此次增发,仁和药业合作的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审计机构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为江西求正沃德律师事务所。

据预案,截至2020年8月3日,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集团”)持有仁和药业26.27%的股权,为仁和药业的控股股东;杨文龙持有仁和集团73.11%股权,为仁和集团控股股东;杨潇持有仁和药业6.2%的股权;杨文龙与杨潇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仁和药业32.47%的股权,为仁和药业的实际控制人。

据2020年一季报,截至2020年3月31日,仁和药业前十大股东分别为仁和集团、杨潇、栗景朝、谈凤仙、黄仲贤、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陈强、张海峰、黄志轩、赵文静。

据2019年报,仁和药业董事会共有9名成员,其中董事6名,分别为梅强、肖正连、张威、彭秋林、杨潇、张自强;独立董事有3名,分别为王跃生、杨峰、郭亚雄。

监事会共有5名成员,分别为祝保华、季冬凌、康志华、黄武军、涂海龙;高级管理人员共有5名,分别为张威、彭秋林、张自强、王甄、姜锋。

需要注意的是,董事肖正连系仁和药业实控人杨文龙之妻,股东及董事杨潇与杨文龙为父子关系。

梅强,本科学历;现任仁和药业董事长、仁和集团董事;其曾任樟树市粮食局财务科长、审计科长、粮油公司经理、储备库主任,仁和集团财务部部长、投资部部长、资产购建办主任、干部监察办主任等职务等。

据2019年年报,仁和药业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中西药、原料药及健康相关产品,包括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外用洗剂、搽剂、栓剂、软膏剂等剂型药品以及健康相关产品。

同时,仁和药业主营产品有仁和可立克、优卡丹系列、妇炎洁系列、大活络胶囊、闪亮滴眼液、清火胶囊、正胃胶囊等。

从产品分类来看,仁和药业产品分为药品、健康相关产品和其他业务产品,近年来仁和药业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药品。

同期,仁和药业健康相关产品收入分别为4.89亿元、4.97亿元、5.2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2.73%、11.28%、11.48%。

需要注意的是,仁和药业健康相关产品收入增长的背后,毛利率却逐年下滑,陷入负增长“窘境”。

对于该行业,仁和药业表示,目前国内医药零售市场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众多企业加快布局非处方药和医药大健康领域,产业资本深度融合,医药互联网加速发展,行业竞争激烈。随着进入医药行业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预案显示,仁和药业中药产品的原材料主要为中药材,而中药材供应可能会受自然因素和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经济动荡、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其中药产品成本发生变化,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仁和药业的盈利水平。

2017-2019年,仁和药业对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2.71亿元、3.47亿元、3.22亿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0.67%、12.92%、9.78%。

同期,仁和药业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69亿元、3.65亿元、2.95亿元,占当期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99%、8.28%、6.44%。

从地区分布来看,2017-2019年,仁和药业销售区域集中于华南、华东、华北地区,且营收合计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7-2019年,仁和药业在上述三个地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57亿元、31.25亿元、32.8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2.04%、70.97%、71.72%。

其中同期,来自华东地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49亿元、13.07亿元、14.57亿元,占同期仁和药业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89%、29.67%、31.81%。

除此之外,预案显示,仁和药业称,制药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提升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其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而事实上,近几年仁和药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较低,仅维持在1%左右。

2017-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仁和药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98亿元、5.69亿元、6.94亿元、-0.33亿元。

据2017年报,2017年,仁和药业转让出去2家子公司,分别为叮当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北京欧尚聚创科技有限公司;新设立1家子公司,系江西三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据2018年报,2018年,仁和医药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主体较2017年相比,增加3户,减少3户。其中,子公司江西仁和中泽医药有限公司已注销;对于仁和药房网(山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仁和药房网(山西)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仁和医药均于2018年5月1日失去控制不再合并。而新设的子公司分别为吉林俊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仁和明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明月仁和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其中,仁和医药新设立的3家子公司分别为江西正源医药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仁和翔鹤工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翔鹤”)、江西仁和一世康科技有限公司;减少的子公司中,持股比例下降不再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子公司分别为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药房网”)、仁和药房网国华(北京)医药有限公司、仁和药房网(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康立达快递有限公司、南京仁和药房网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仁和药房网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济南仁和药房网医药有限公司、江西和力物联实业有限公司。

对此,仁和药业称,2019年6月28日经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五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为了公司优化战略布局,降低公司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充分整合资源,对仁和药房网及所属子公司不再进行控制管理,公司以6,870万元的价格转让其持有仁和药房网15%的股权,公司持有仁和药房网的股权由60%变更为45%,其丧失对仁和药房网的控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