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青储为哪般?

这两天网上不断的有视频在传播国内很多产粮区农民将没有成熟的小麦收割下来,卖给收青储的商人,而收青储的价格很高,甚至达到了一亩1500元。

因此在网上很多人在谈这是不是西方资本的阴谋,又在趁着全球粮食危机时刻,通过收青储,让农民毁掉种植一年的小麦,危害我们的粮食安全。

其实收青储这个事情,确实很久就已经有了,但是过去的收青储都是以玉米,高粱,苜蓿,牧草等植物为主,因为这些植物的秸秆更有价值,做成青储饲料牲畜更喜欢吃,但用未成熟的小麦来做青储确实是之前很少听闻。

青储实际上就是青贮饲料,指的是青绿饲料经控制发酵而制成的饲料。青贮饲料有“草罐头”美誉,多汁适口,气味酸香,消化率高,营养丰富,是饲喂牛羊等家畜的上等饲料。作青贮饲料的原料较多,凡是可作饲料的青绿植物都可作青贮原料。

根据原料含糖量的高低,可将青贮原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糖分含量较高易于青贮的原料,如玉米秸、禾本科牧草,甘薯秧等。这类原料中含有较丰富的糖分,在青贮时不需添加其他含糖量高的物质。第二类是含糖分较低,但饲料营养价值较高,不易青贮的原料,如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三叶草,饲用大豆等豆科植物。这类原料多为优质饲料,应与第一类含糖量高的原料如玉米秸混合青贮,或添加制糖副产物如鲜甜菜渣、糖蜜等。第三类是含糖量低、营养含量不高、适口性差,必须添加含糖量高的原料,才能调制出中等质量青贮饲料的原料,如南瓜滕和西瓜滕等。适时收割是保证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前提。一般禾本科牧草在孕穗期刈割,豆科牧草在初花期刈割。带果穗的玉米在蜡熟期收割,收穗的玉米秸在玉米穗收获后(玉米秸下部仅有1~2个黄叶)立即收割青贮。

所以从上面可以看出,做青储最好的材料是玉米秸,甘薯秧等含糖量比较高的植物,小麦用于青储以前是很少的,一方面是没灌浆的小麦本身不如玉米秸等含糖量高,而且做青储的转化率也低,所以并不划算。所以为什么有些人专门收购未灌浆的小麦做青储确实存疑。

但我们从青储的情况来看,青储主要就是做为牲畜的饲料而使用的,但为什么现在的养殖场在这个季节收购大量青储,而且给予这个高的价钱呢?

如果我们要发展养殖的话,主要的成本就是饲料成本。在过去由于国际上农产品价格低,所以我们国家在保证国内主粮基本自给自足的同时,会大量进口国外的大豆,玉米等作物用于饲料行业。所以饲料行业所消耗的粮食不会危及国内主粮安全。

但如果关注期货市场的朋友就会发现,随着2019年全球疫情的爆发和国外通胀的愈演愈烈,全球的粮食价格都增长迅猛,有些价格从2019年到现在已经翻番,比如我们可以看下图:

大部分饲料的价格从2019年的2000多一吨目前已经涨到了近4000元一吨,而国际价格也与其类似。

比如南美大豆预期产量大幅下降,美国国内压榨需求旺盛,国际大豆期货价格走高,对豆粕价格形成支撑。豆粕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涨。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国内豆粕2月均价每公斤3.93元,环比涨3.5%。

而2019年前豆粕的价格大概就是2.5元每公斤,所以一吨的价格已经涨了1500元左右。

而现在如果收青储来当饲料的话,一亩地的麦苗没灌浆估计也就是不到一吨,而且青储如果用作饲料的话,比单纯喂豆粕等要好。所以对比一吨豆粕4000多块和一吨麦苗1500块,如果换做你是饲料厂,该做何选择呢?

所以如果单纯从成本来看,在饲料价格疯涨,而国内粮食没有涨价的情况下,收购麦苗做青储要比从国外进口豆粕做饲料要划算得多。

所以估计这就是饲料产商能以1500元每亩的价格来收青麦来替代饲料的原因吧。

但为什么农民辛苦种了一年的小麦,在小麦还有一个月就要成熟的时机把麦苗卖了呢?

按照河南本地情况,正常情况下,按照正常情况,一亩地的单产普遍也就是700-1000公斤作用,按照目前小麦的收购价格1.5-1.6元不等的行情来说,一亩地收割完成并晾晒后,毛收入一亩地大概在2100-3000元左右。

但这还要刨除浇灌、收割以及后期的运输费用,尤其是对普通农户来说,每家的土地面积并不大,产生的成本更高,尤其是后期的秸秆问题都费时费力,让不少人产生了卖青储的想法。所以如果农户选择卖小麦,可能需要等一个多月时间,还有不可预知风险,同时净收入可能还要低于卖青苗,要是你是农民该如何选择?

所以问题的核心就是因为国际粮食价格的持续走高,造成国内和国际粮食的价格的巨大差距,而饲料价格是跟着国际粮价走的。在饲料价格高企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打起国内麦苗的主意。

但这样做的巨大风险就是目前全球本身粮食危机就已经出现了。不仅因为疫情原因,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同时由于战火的原因,世界上的主要的粮食产区都面临秋粮大面积减产的情况。而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又会造成很多产粮国家的惜售和发达国家的大规模购粮,会进一步推升国际粮价,所以年底国际粮价再翻番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而我国作为一个十四亿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因为粮食作为商品跟其他的商品完全不同,当缺粮时,不是想购买就能买到的,同样的场景可以类比新冠刚爆发时的防疫物资,甚至有的国家根本不允许出口,有的国家只要通过机场就要截留,是一个道理。

所以如果世界发生大面积饥荒,粮食的价格一定会疯涨、而粮食的必须的属性决定了有钱人一定会囤粮,造成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如果粮食缺口是30%,不会是粮食涨价30%,而是粮食会涨价三十甚至三百倍,直到饿死30%甚至更多的人为止。这就是粮食的特殊属性造成的。

所以如果国内任由饲料行业和人来争主粮,一定会面临着秋粮的减产问题,从而爆发粮食的危机,而一旦爆发粮食危机,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其实通过分析,我们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我们的粮食收购价格太低了,粮食市场一直不是市场化的,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市场,所以我们通过压低粮食的收购价,同时给与种粮户补贴来刺激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但在通货膨胀的今天,过低的粮食价格确实有用农民的血汗来补贴其他人的嫌疑。

估计答案也是非常困难,国家要做出这种行为也是非常审慎的。因为粮食关系着国计民生,是所有产品的基础。如果粮食价格提升,意味着所有的食品价格都会大幅度提升,会翻几倍。而当一个月我们吃饭的成本提升两到三倍的时候,意味着就必须要提升工资水平和低保水平,其实就是剧烈的通胀,会传到到所有产品的价格的快速攀升。我们现在一个月3000可能再城市能生存,但如果成本提升三倍,一个月9000才能生存,但大部分收入达不到生存线如何解决呢?即使农民也是如此,不能只吃自己的主粮吧,就不参与社会交换?所有的服务成本也会上升,最终导致巨大的社会问题。

其实这就跟去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和原料快速攀升导致煤炭石油大幅度涨价一样,如果国内价格也跟着国际价格大幅上涨,那么就面临着所有产品的成本都剧烈攀升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