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正澎湃-宁夏新闻网

在非凡的2020年,面对严峻挑战,我们不曾放弃攀登和跋涉;面对重大考验,我们守望相助勉力奋争。这一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宁夏的实体经济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2021年,是奋进“十四五”、逐梦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新业态新模式的主力军,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民营企业有着怎样的期许和计划?

让我们一起,在回望中汲取力量,在期待中砥砺前行,在全新的伟大时代中迈出强劲足音。

宁夏的冬日,没有春的欣欣向荣,不比夏的姹紫嫣红,也无秋的天高气爽,但在宁夏沃源犇洲农牧有限公司“小黑麦+青贮”一年两熟的种植基地里,却迸发出浓浓的绿意。嫩绿的小草生机勃勃,远远望去仿若铺着一层绿茸茸的地毯。

“这是我们去年9月20日青贮后种植的小黑麦,预计今年5月中旬收获,将在5月中下旬开始种植青贮玉米。”公司董事长李宏伟向记者介绍,一般农作物由于无法抵御严寒的恶劣天气,不能露地“越冬”,而小黑麦不仅破解了这一难题,且因其适口性强,转化奶商品性好,是高产奶牛和怀孕奶牛的优质饲草。

沃源犇洲自2016年开始在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北村养殖奶牛,从最初的1000头发展到现在的3600头,随着养殖规模扩大,饲草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好奶牛吃好草,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鲜奶。牧场一年最少需要青贮2万吨、苜蓿燕麦草等禾本科牧草5000吨。随着我区奶产业快速发展,牧草供应日益紧俏,草价一路攀升,供应不足问题凸显。”李宏伟说。

2019年,沃源犇洲在灵武市流转土地4000亩,一年两茬种植青贮玉米和小黑麦,实现了“牧草生产-饲草料加工-奶牛养殖-畜粪处理与有机肥生产-牧草生产”草畜种养一体高效循环模式,推动传统养殖与单一种植向种养循环生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今年沃源犇洲还投资1.6亿元在平罗县建设了万头牧场,并流转土地种植牧草8000亩:“目前万头牧场牛存栏量3000头,明年可达到6000头,届时平罗县和灵武市的两个牧场可实现存栏1万头。”

“奶牛的伙食主要由蛋白饲料、能量饲料和粗饲料3部分组成,其中以青贮和牧草为主的粗饲料占到40%。1头奶牛1天的平均伙食标准是45元,1万头就是45万元,有牧草基地做‘靠山’,我们的粗饲料基本自给自足,由此节省了一大笔投入。”李宏伟说,种植3亩粗饲料可养活1头牛,1头牛每年产生的粪便反过来可以滋养3亩地,而黑小麦和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种植全程不施化肥,如此循环往复,不仅造就了沃源犇洲全程有机产业链,还有效增加了企业收入,尤其是小黑麦广泛种植,在冬天土地农闲时既防止土壤风蚀,又提高了土地肥力,保护了环境。

“俗语说‘牛年到,百福朝贺’,新的一年里,宁夏沃源犇洲在实现种养一体化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及团队规程化管理水平,力争泌乳母牛单产由目前的35公斤提升到40公斤,鲜奶指标、经济效益、行业竞争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李宏伟说。(记者张瑛)

一个产业、一家企业,恰如一个人的成长,或许避免劣势并非难事,但用足优势却需付出更大心力。宁夏枸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将产地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品牌优势?“十三五”期间,从提出再造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规划,到建立自治区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作机制,宁夏枸杞从未停止“内省”和“外拓”。

3年前,记者采访公司总经理郭嘉时,企业产品已获得FDA认证,他专注于“好枸杞是种出来的”。3年后,企业在巩固优质种植的基础上持续成长,华为公司成为润德枸杞的定制化服务客户。“定制化服务为企业员工提供精准方案,从供给服务端解决消费者的需求端。”他说。

这几日,郭嘉案头“作业”堆积:总结2020年工作、拟定2021年计划,以及企业中期规划。2020年,企业“日记”的关键词可以总结为:线上、深加工、九大产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传统销售渠道遭遇困境时,枸杞企业纷纷及时调整战略,由线下渠道向线上布局。”郭嘉说。今年最大的突破,是产品研发与市场高度结合,生产消费者认可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比如明星产品‘每日枸杞’,具有休闲食品特质,还有‘小红帽’原浆枸杞,辨识度高,市场提升很快。”他介绍。

郭嘉的新年计划已经明确:“2021年,从销售端倒逼加工端,乃至种植端——而非像过去种多少就加工多少,再想办法销出去。”新的一年,他还计划切割出3个经营板块:种植、研发加工、市场端。“3个板块既有关联,又各自独立,力图降本增效。在种植端,重点解决土地综合利用率,通过种养结合提升综合效益,而在市场端,拟建立合伙人平台,与专业团队有效嫁接。”他说。而在企业的中期规划里,最期待的是一个“爆款”——打造一款有品牌代表性的、市场竞争力强劲的核心产品。

近年来,宁夏枸杞企业从以原料加工为主,到借助科技创新,普遍重视深加工转化。“破题同质化竞争,必须向深加工转化。”郭嘉认为,宁夏枸杞的高质量发展,绝非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拼产量,而是在突出核心优势的基础上,重点促进价值提升,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研发出高附加值产品。

“当前,一些品牌在宁夏本地颇具影响力,但距离真正走出去还有差距。”郭嘉说,希望通过宁夏枸杞的区域公共品牌的带动,实现企业品牌新突破。

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这一过程好比采摘枸杞鲜果——拨开阻碍之“刺”,终寻鲜亮果实。郭嘉说,自治区建立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作机制以来,有利于产业整体规划,定位更加明确,全面梳理问题,明确发展路径,对下一步产业整体提升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2021年是枸杞产业的‘春天’,我们一定会抓住契机,向高质量发展扬帆起航。”郭嘉说。(记者毛雪皎)

从默默无闻的铸造小厂,到石嘴山市行业骨干企业,苏宁新能源凭借的是过硬的核心技术。

2018年,建立中部槽机器人工作站,先后投入700余万元购置先进仪器设备,提升了实施研究开发和试验验证的基础条件。同时,使用大量新材料,提高产品各项机械性能,大幅延长使用寿命。

苏宁新能源还自主研发并率先在宁夏使用消失模整体铸造技术及空壳真空负压成型振动技术,技术含量和水平在行业内居于领先水平,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及自治区技术标杆企业,产值、销售双过亿元。

“新的一年更值得期待。”该公司总经理赵文峰对未来有更大愿景:激光技术及智能应用工程实验工厂项目,带着苏宁新能源向“智能工厂”迈进。

该项目新增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拟购置智能激光清洗、激光三维扫描、智能评估、激光检测、激光智能修复等系统及设备,以先进的5G+智能制造信息化平台为基底,结合数字化制造技术、模块化专业化生产技术,采用可视化智能生产线,建成激光技术及智能应用工程实验工厂。

“新增设备30余台套,自主研发过程控制系统等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